曾仕强公众号与您相伴4514天▲戳上方蓝字关注
图片
图片
图片
你一定说过这句话——“这事我心中有数”。
谈合作时拍胸脯,做决定前理思路,甚至安慰别人时,我们总习惯用“心中有数”来证明自己对局面的掌控。
可你知道吗?这句再普通不过的口头禅里,竟藏着中国人传承千年的天人智慧密码?
01
心中有数象征天人合一
我们常说“心中有数”,意思是事情会怎样演变,我们各人心中有一把尺,很容易加以度量,能够预知结果的定数。
“果然不出所料”,则是定数出现时,对自己的一种评核。
“五十而知天命”,表示一个人活到五十岁以后,有了足够的生活体验,应该可以明白这一辈子的定数为何?
“逆来顺受”,是对定数的尊重;“乐以忘忧”,则是把一切遭遇到的定数,都看成美好的结果,根本就没有忧虑或哀愁。
如此一来,当然无入而不自得。而这些现象,都是易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运用。
实际上我们心中这一把尺,俗称良心。它的准确度,端视与天理配合的情况而定,无法一视同仁。
天理与良心的配合度愈高,心中有数的准确性也愈可靠。天理代表天,良心在于人。
天人合一的程度,各人不一样,因此度量起来,也不尽相同。
但是公道自在人心,大多数人的天良(合乎天理的良心),可以实实在在地反映出天(自然)的道理。
一般老百姓天人合一的程度,往往比较高。只要凭良心,不因私害公,也不妄生贪念,应该都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读书人有了知识,按理说应该更能做到天人合一。不幸却有了知识,忘了良心,甚至否定天人合一的可能性。
这充分显示出我们所学习的知识,出了很大的问题。
是方向不正确?还是方法有失误?或者表达的方式有所偏差?实在值得我们深思探究。
有时学问愈好,品德反而愈差,这是什么缘故?科学愈发达,我们愈忙碌,却不见得愈快乐,这又是什么原因?
心中有数的可信度,同样值得大家关注。
02
自我中心危害最大
地位愈来愈重要;“我”的知识愈来愈丰富;“我”的能力愈来愈高强……
似乎长大到可以独立自主,甚至于反过来教训父母,愈来愈觉得凡事非我不可,而且非我不行,这才叫做充满自信,具有高度坚强的信心。
现代人有了科学的验证,对“我”的存在,更是信心满满。
明明是笔在写字,却认为是“我”在书写;根本是树木自己在生长,却口口声声宣称“我”在种树;道听途说得来的东西,也毫不羞愧地说成是“我”个人的看法。
任何事情,都自以为是,似乎“我”说的才算数。这种自我中心主义,使得天人之间,出现了重大的扭曲,值得我们深切反省。
我们的祖先,认为“天”是宇宙最高主宰,它无所不在,无所不能,也无所不知,简直是不证自明的事实。
天所揭示的,是一种维持宇宙秩序的理则,称为天理。由于天不开口说话,显得天理难明,以致产生天威难测的感觉。
天对人特别尊重,推崇为万物之灵,给人一种神圣的责任,也就是“参赞天地之化育”,使人具有高度的自由和自主,能够合理地与天地互动,呈现出天人合一的状态。
可惜现代人凭借着丰富的知识,竟然着重“物理”,创造“人理”,高呼“法理”,倡导“情理”,重视“义理”,却把“天理”抛诸脑后,真的是天理何在?
现代人得意忘形,把老天看扁了!老天是不是会因此而恼怒,实施大自然的报复呢?
答案是否定的。因为天只会为善,并不会为恶。
03
大自然只有善并没有恶
《系辞上传》记载:“一阴一阳之谓道,继之者善也。”上天不言不语,只是默默地透过一阴一阳的交易变化,来主宰宇宙的生生不息。
以“生生之谓易”的精神,生了又生,生生不止。唯有秉承这种精神的,才叫做“善”。老天的“善”,并不与“恶”相对,可以说是绝对的善。
我们常说“人在做,天在看”,表示我们对老天的公正原则,具有充分的信心。
《系辞》中曾数次提到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,要求我们“天人合一”,自己先力求合理,上天就必然公正。
倘若我们思考时能多绕一个弯,把对自己的信心和对老天的信心,两者结合在一起,就不会因为过分的自信,而招致败亡。
唯有对上天的公正性有信心,才是人类最大的信心。
损卦和益卦,启示我们“天之道,损有余而补不足”——减损有余的,来弥补不足的,这样的做法才合乎天理。
偏偏有很多人,却自作聪明,像老子所描述的“损不足以奉有余”——竟然自以为是地,去减损那些不足的,来奉献给那些有余的。
这样的做法,是不是我们常常责骂的“没天良”(不凭天理良心行事)呢?
上天对于这些“没天良”的人,并不会施以特别的惩罚,只是按照“恶贯满盈时,自作自受”的常则,以平常心来看待。
即使有人抱怨“好人不长命,恶人活千年”,老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。
因为“天”即是“道”,而“道”法“自然”。
这样的说法,并不意谓着“道”和“自然”之间存有差距、“道”应该取法于“自然”,而是指“天”、“道”、“自然”都是一致的、没有距离的。
至于人如何认知,怎么实践,则必须自己负起完全责任,不能埋怨老天!
好自为之,才是人应走的正道。
图片
本文依据曾教授著作汇编而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